電機維修業概括起來有以下突出兩點:處于轉型期農機化的發展導致低技術等級的修理點不斷增多。土地條塊分割,短時期內無法建立流 轉機制、農機社會化經營不能覆蓋整個農業生產,使得農業機械結構的小型化、個人經營一時極難改變。考慮到農機個體經營戶承受能力,農 機價格定位低,制造時力求結構簡單、配件易加工、修理技術要求相對不高,因而造成規模較小、低技術等級的維修點不斷增多。
必要的技術改造會增加成本,為了追求利潤***大化,大多數農村農機維修點不愿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改造設備,提高設備的技術含量,導致 一些維修網點無專門修理設備,或設備陳舊簡陋,不能達到維修所要求的標準,維修人員技術差。這些來自農村機手隊伍的維修工沒有經過專 門的培訓,憑感覺,靠經驗維修農機,其結果可想而知,特別是那些無任何證照的“黑店”存在使得修理質量無保障,因修理質量引起的糾紛 也時常發生。
部門間管理職權界定不明。很多部門都有權管理農機維修行業,農機部門、工商、技術監督、公安、安檢部門,如何界定各自具體職權, 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說法。
基層專職管理人員短缺,缺乏高素質的管理隊伍。控編、壓縮開支、無活動經費等是造成基層農機維修行業專職管理人員短缺的原因。個 別地方還將維修與農機校、農機監理部門合并,人為弱化了職能,更談不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。
由于以上原因導致對維修行業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,不少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死角,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結果是制約著維修行業管理向縱深 層次發展,部門間管理職權界定的不明確,交叉管理現象嚴重,誰也能管,誰都不管,導致農機維修行業始終徘徊在低層次面上。如果以上問 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,長此下去,不僅僅是農機維修行業不能做大、做強,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農機化的發展,不符合“立足大農業、發展大 農機”農機化發展思路。
爭取黨委和政府以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,要編制,增加執法投入,保證監管的力度。加強農機維修技術監督工作,注重維修網點質的提 高,而不是量的增加,搞好農機修理技術培訓及其管理工作。強化農機維修配件質量的監督管理。修理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維修配 件質量的優劣。強化維修配件質量的監督管理,關鍵是從生產廠家入手,堵住假冒偽劣產品的“源頭”,對重要零配件實行質量認證制度,截 斷假冒偽劣產品的“通道”。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應注重維修工人培訓工作,提高修理工的實際維修能力,培養一大批農機維修技術人才。